第一眼看见罗慧玲,稚嫩的脸上挂着灿烂笑容,年轻且漂亮。
罗慧玲,江西赣州人,1996年11月出生,2015年参军入伍。退役后,她选择就读豫章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2021年7月,24岁的她来到广西南宁,成为了一名特殊教育教师。
生活中罗慧玲。受访者供图
追梦者
2015年9月,怀着对军营的向往与热爱,就读豫章师范学院大一的罗慧玲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
在部队,她是名副其实的“军中绿花”。服役期间,她严格遵守部队条令条例,训练中刻苦努力。由于她体能素质过硬,专业技能出色,她得到了部队的充分认可。由于表现突出,她先后荣获嘉奖3次,还被评为“优秀士兵”。
在部队服役期间的罗慧玲。受访者供图
2017年9月退役后,罗慧玲得知退役大学生士兵有政策允许调换专业,她毫不犹豫从体育教育专业调换到特殊教育专业。
一个女孩想从事特殊教育?这一切要从罗慧玲小时候说起,她的一个伯伯因意外炸断了双手,导致生活无法自理,没法读书,不被人接纳,不得不靠乞讨为生。她还有一个堂叔是哑巴,虽然没法说话,但小时候经常偷偷塞给她糖吃。这些都深深影响了她。
于是,罗慧玲立志日后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特殊儿童的成长撑起一片“绿荫”。高考填报志愿时,罗慧玲填写了特殊教育专业,但因分数不够最终被调剂到体育教育专业。
正在做课堂记录的罗慧玲。受访者供图
来到特殊教育专业就读后,她随校去新建县特殊教育学校见习。那天在学校见到的场景,至今让她印象深刻。有的孩子走路踉踉跄跄,拄拐杖坐轮椅,有的上课答非所问,“摇头晃脑”甚至大喊大叫。但同时,她也看到了一部分孩子能够与老师沟通互动,积极学习。她还听到有很多孩子最后参加中高考进入大学,成功走向社会。
在南昌市西湖区培智学校,罗慧玲观摩了老师为特殊儿童进行的康复训练。孩子们稚嫩的脸上透出对生活的向往,每个动作都流露出内心的强大和坚毅,这些都强烈冲击着她的内心。与孩子们接触越多,罗慧玲就越觉得自己要为他们做点什么罗慧玲,毕业后从事特殊教育的愿望在内心愈发强烈。
罗慧玲带着盲童搭肩走路。受访者供图
自我挑战
2021年7月,罗慧玲考入南宁市社会福利院,终于如愿成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但刚到单位,孩子们带给她的却是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
南宁市社会福利院的孩子很多是孤儿,大多数孩子障碍程度都在中重度及以上,这跟罗慧玲在大学里接触到的特殊儿童情况完全不同。当她第一眼见到孩子们时,有的坐在轮椅上七倒八歪,身体僵硬。有的不想上课,躺在地板上。她还见到无脑儿的头部只有成人拳头大小……
罗慧玲和孩子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内心震撼的同时,她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能不能教?怎么教?”凭借着军人不服输的信念和毅力,罗慧玲用最短时间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向困难发起挑战。
和孩子们相处中,她认真观察了解他们的生活表现,查看学生档案,了解每个人的经历和性格特点,想尽各种办法取得孩子们的信任。有残余视力的,罗慧玲让他们多用视力探索,轮流当排头。哭闹的孩子,她不失时机多加鼓励和夸奖。课堂秩序差的,她努力辅导他们练习坐姿、学会等待和倾听……
几个月过去,课堂上哭闹声少了,孩子们也能在座位坐十几分钟了……看着孩子们一点点的变化,罗慧玲心里充满了欣慰和自豪。因为孩子们的进步是她的进步,更是她前进的动力。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罗慧玲给孩子进行行为矫正。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教师,罗慧玲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将自己部队学到的东西融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在担任晨光班(视力障碍学生)的课程中,她发现视力障碍的孩子,普遍有双手环抱腰、背蜷缩含胸及低头等身体姿态问题。于是,她以此为切入点,确定了盲生体育课要以塑造良好身姿体态为教学方向和目标。
福利院的孩子普遍为多重障碍,大多数孩子都较难理解课堂上老师的指令。她向其他教师请教如何发出有效口令,请教该怎么样上好体育课,同时她还查阅大量资料,反复研究课程标准,甚至还“研发”出改良版军姿,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带着孩子们练习。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接收信息,她还将复杂的沟通指令简化为11个字,便于大家尽快理解领会。
罗慧玲和孩子在一起交流。受访者供图
罗慧玲是一个敢于挑战的人,她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培训提升自己。
她参加了广西2021年全区肢体残疾儿童康复技术培训,主动申请去寄养点送教,同时还加入特奥、悦动组等多个课题组。罗慧玲不断地给自己加压充电,她要迅速提高自己,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孩子们的教学中去。
因为罗慧玲知道,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还应该包括自身的充实与成长。她坚信,未来的路很远也很长,她要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她要用自己的青春罗慧玲,书写一名退役军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hangxm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