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提前说一下,这篇文章,可能会颠覆你的一部分认知。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妇女节越来越“盛大”了?
从上个月底,我开始收到各种妇女节的营销短信。
商家们喊着“女神节到啦”,把促销的战线拖长再拖长,恨不得把整个三月都叫作“女神月”。
庆祝妇女节的花样也是越来越多。
我记得以前,好多单位都是妇女节放半天假。
刚才问了问身边的小姐妹,现在不一样了。
当老师的,要举办广播体操比赛,表演给全体学生看。
当白领的,每个女员工至少上报一个节目,表演节目给领导看。
好像妇女节,已经凝结成了一个展示女性魅力的节日,最大的意义是表演各种节目,以及把钱送到商家的口袋。
哦对了妇女节年龄范围,“妇女节”这三个字本就消失已久了。
现在这个节日叫“女神节”。
现在提起妇女节,你能想到什么?
能想到前一天的3月7日,被命名为“女生节”。
年轻的女孩们既不愿被叫作“妇女”,也不想白白放弃过节的特权。
于是,女生节诞生了。
这一天,往往是高校社团和小男生们大展身手的日子,女生们其实没什么参与感。
他们拉横幅、策划活动。
有天花乱坠的谐音梗,总裁文里都说不出的情话。
当然,还有很多物化女性、低俗下流的段子。
走出校园,“妇女”两个字依旧烫嘴。
它被包装成一年一度限定的“女神日”,商家们变着花样哄女性开心,好让她们心甘情愿花钱。
我看到一个数据。
天猫的微博平台,从2013年到2020年,没有用“妇女”两个字营销过一次。
取而代之的,是女神、女王甚至女皇,好像生怕踩了女性的雷点。
妇女和女神,看似没什么差别,却意味着妇女节的意义在被消费主义冲淡。
在这个过程中,商家少不了向女性制造焦虑、符号化女性。
性别平等的概念,开始倒退。
哪怕中国妇女报一再强调“这是妇女节,不是女神节”。
可还是越来越多人规避掉“妇女”二字,表示“我不要当妇女,我要当女神”。
妇女二字,被污名化已久。
或许从它代表了“年老色衰的中年女性”开始。
或许从人们用“死三八”骂人开始。
其实,妇女根本就不是中年女性群体的代称。
这个词语,指的是14周岁及以上的女性。
也就是说,在路上碰见一个初三的女生,你也可以祝她“妇女节快乐”。
一个女性,可以既是少女,又是妇女。
在今天,人们所庆祝的“女神节”完全违背了它设立的初衷。
百年以前,美国纺织女工为了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游行示威。
她们付出了牺牲,才为女性群体争取到了更多权益。
为了纪念她们,3月8日被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
在这一天,全世界的女性要着眼于女性权益问题,争取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
并且,“妇女”中“妇”字的意义,要比许多人想象中意义深远得多。
起初,“妇”字的左边是“女”,右边是扫帚的“帚”,意为女性要在家操持家务。
编撰简体字典时,先辈们一再考虑,最终把右边的“帚”换成了“山”。
他们希望今后的女性可以独立起来,勇敢起来。
做到“是女子,也能推倒高山”,把身上亘古以来的桎梏推翻。
在今天,在这个宣扬女性独立的时代。
我们要记住妇女节的来源、记住它存在的意义,从而去发现女性还有多少缺失的权益,并为之努力。
而不是被甜言蜜语裹挟着,卷入消费主义的狂欢。
今天,妇女节可以失去它原本的意义了吗?
很明显没有。
女性们还面临着职场歧视、性别歧视、生育歧视……
在面试时,超过六成的女性被问过婚育情况。
甚至有公司开口就是“能不能三年不结婚生子”。
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女性的名字叫“招娣”“盼娣”“来娣”……
可妇女节这个帮助全体女性过上更好生活的日子,竟然成了容貌焦虑、性别歧视的重灾区。
这是对女性权益的漠视,也是性别平等的倒退。
如果你看到这里,或许我们可以一起做点什么。
除了在妇女节这天“买买买”之外,还能去关注女性的社会问题,去支持那些为女性权益奋斗的人。
比如妇女节年龄范围,妇女节这几天,蒋胜男火了。
她是一个作家,也是人大代表,近年来提出了好多有益于女性的提案:
#蒋胜男建议民法典草案删除离婚冷静期#
#蒋胜男建议提高性同意年龄#
#蒋胜男称商业代孕绝不能放开#
这狠狠打了那些支持女性早婚早育、把女性留在乡村的专家的脸。
还有很多新的提案,证明女性的生存困境正在被更多人看到。
“改善产假、陪产假及育儿假规定”
“由国家财政承担延长产假的成本”
“建议提升三胎家庭个税起征点”
“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缓解生育女性职业发展矛盾”
……
或许比起消费,这才是妇女节存在的意义。
希望我们都能在妇女节这天,关注女性议题,为女性权益做哪怕一点点的推动作用。
大大方方、坦坦荡荡地做一个新时代的妇女。
并且祝身边的女性:妇女节快乐。
祝全体女性都能拥有越来越好的生存环境,也祝屏幕前的你妇女节快乐。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hangxm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