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hangxm102
【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再审视—基于文化和制度的多维空间》【论文标题】《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再审视—基于文化和制度的多维空间》【论文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论文作者】王亚明 浙江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概述】《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日本却完全摆脱殖民地位,从《马关条约》后中日国际地位的变化可以得出洋务运动失败的结论。近代以来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有各种说法,这些说法大多侧重于经济和政治因素,但忽视了社会变革的文化和制度因素。就文化保守性而言,洋务派和顽固派只具有相对意义,或者说二者具有同一性,文化保守性和缺乏制度创新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和制度变迁,从中日现代化比较的视角可以看出清政府统治集团没有形成变革社会的合力的主要原因,也在于统治集团的文化保守性和缺乏制度创新。洋务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明文化革新和制度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
【精彩摘抄】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早期现代化的努力,但结局却是悲剧的失败命运。关于失败的原因,迄今为止,学术界有各种分歧,这些说法大多侧重于经济和政治因素,忽视了社会变革的文化和制度因素。就文化保守性而言,洋务派和顽固派只具有相对意义,或者说二者具有一定的同一性。洋务派“中体西用”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文化的路径依赖,顽固派由于自我文化中心主义的优越感而产生对西方文明的拒斥心理,不懂得不变法之害。除了文化路径依赖,也包括各种制度路径依赖,制度创新不足是早期现代化的重大障碍。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和制度变迁,从中日现代化比较的视角可以看出清政府统治集团没有形成变革社会的合力的主要原因,也在于统治集团的文化保守性和缺乏制度创新。
一、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学术界曾经有较大的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洋务运动以镇压人民反抗为主要目的,基本上是一个具有封建性、买办性的反动运动,但是客观上带来了某些进步的东西。也有学者基本肯定洋务运动主要目的为抵制外国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起了积极作用,“中国的近代化是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由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开始起步的”,“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了个头,我们一方面要肯定它开步走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它走得不稳、不快、不好”。从重结果的观点来看,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后,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日本则完全摆脱殖民地位,两者国际地位的变化昭示着洋务运动失败的历史命运。日本学者井上清认为:“由于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从清国获得了领土、赔款、通商三个方面的特权的巨大的利益和利权。而这种利益和利权当时的欧美列强中是任何一国也未曾从清国取得过的新性质的利益和特权。”甲午战败政治上的一个严重后果是日本国内出现蔑视中国人的心理。日本资本主义的急速发展加深了其内在的矛盾,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愈加疯狂和凶狠。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文化和制度根源分析
近代以来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有各种说法,其一是严复“中体西用”问题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俱亡。”其二是梁启超“变法不知本原”说。“前者之言变者,非能真变也,即吾向者所谓补苴罅漏,弥缝蚁穴,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易张之道,未始有合也”。其三是蒋廷黻“现代化不彻底”说。“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其四是罗荣渠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孤零零的单项表演”,“名曰改革,实际上只能说是应付危机而采取的仓惶进行的小修小补,名实很难相符”。其他说法则强调顽固派的阻碍作用是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除了文化路径依赖,还有制度路径依赖,制度创新严重不足。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强调自强之道在于变法,即变革旧制度,“伏念国朝法度,因沿明制数百年矣。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其他凡百积弊,难以遍举。”传统经济制度、官僚制度、教育制度和军事制度存在弊端。
守旧势力所代表的文化和制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中日谈判期间,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的对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伊藤: 十年前,我在天津时曾同大臣谈过改革问题,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件事情得到改变或改进呢? 我为此深感遗憾。李: 先生,当时听你谈论此事,不胜钦佩,而且,我以先生您在日本有力地改变你们的习俗,以致达到现在的水平,也十分羡慕。可是,我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我简直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李鸿章是不是推卸历史责任姑且不论,传统束缚太深并非子虚乌有。
三、从中日现代化比较视角看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比较现代化的视角来看,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都是挑战反应型的,但是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过程和结果却大相径庭。日本明治维新不仅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成功的改革,也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和制度变迁。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之后,仍然妄自尊大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错过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洋务运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炮火中起步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实际进程是“尽管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和以中央大国自诩的中国人相反,在日本人的民族性中较少见到刚愎自用的缺点,却经常流露出谦虚好学的美德; 日本人没有什么值得矜夸的传统包袱,却经常背负着沉重的忧患意识。正是这种忧患意识,促使日本人以诡谲的态度去调和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各种冲突矛盾。”“和魂洋才”是一种促进型的触媒剂,它的特点是可塑性、流动性,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中体西用”是一种抑制性的触媒剂,它的特点是固定性、保守性、具有强烈的排他倾向。
综上所述,就文化保守性而言,洋务派和顽固派只具有相对意义,或者说二者具有同一性,洋务派“中体西用”说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传统文化路径依赖。顽固派由于自我文化中心主义的优越感而产生对西方文明的拒斥心理,不懂得不变法之害。洋务派和顽固派一样具有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一样怀有以夏变夷和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心理,只是程度上的差异,由此导致中华文化不能彻底地走向蜕变和新生,中国国力相应也不能得到较大的提升。除了文化路径依赖,也包括各种制度路径依赖,制度创新不足是早期现代化的重大障碍。洋务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明文化革新和制度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hangxm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