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端午三忌,一年顺利”,五月五端午节,“三忌”指的啥?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起源古人对自然天象崇拜、龙图腾祭祀,后来又加入了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
但是,在古人眼里,端午节那可不是什么好节,在旧时民间被称为“恶月的恶日”,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农历五月有一个标志就是夏至,如果没有就要闰一个五月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让夏至出现在农历五月里。
夏至有什么特点呢?
夏至白天最长,太阳角度最高,夜晚最短。但夏至节气一过,白天逐渐变短,太阳角度变低,夜晚逐渐变长。
另外,时节到了夏至,天气高温高湿。并且,长江和黄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物品容易发霉,食物容易变质,细菌病毒繁殖加快,人容易得病,一些毒虫也开始活跃。
所以,古人总结,农历五月是阴气萌发,疫病流行。因此,古人用“毒”字来形容农历五月份,提醒大家要注意卫生,预防疾病。
而在农历五月里有九个更毒的日子,被称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分别是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而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就是“恶月毒日”。
在旧时民间,五月五端午节这天有“端午到,五毒出,三吃三忌,一年顺利。”的说法,是哪五毒和哪三忌呢?
端午节这天,很多地方都有避五毒的习俗。所谓的“五毒”指的是蜈蚣、蝎子、毒蛇、蟾蜍和壁虎。也有的地方,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蟾蜍和蜘蛛。
这五种毒物中,有些人认为,壁虎也没毒,攻击性也不强,并且,在农村非常常见,怎么就变成五毒之一了?
这主要是古人在当时认知有限,他们看到壁虎有断尾求生的能力,就认为它有特殊的能力。所以,古人就用壁虎炼丹或者炮制守宫砂。
另外,听老辈人说,壁虎喜欢钻到人的耳朵里边,所以,壁虎就被列入了五毒之列。
端午临夏至,天气变得更加炎热起来,人们穿着比较清凉,而这五种毒物又活动比较频繁,容易被咬到。所以,在旧时民间有“端午到,五毒醒,不安宁”的说法。
端午节到了,老话讲:“三吃三忌,一年顺利”是哪三吃和哪三忌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一、三吃
1、吃粽子
端午节肯定少不了吃粽子,它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粽子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据说,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个时候还不是端午节里的食物。
后来到了晋代的时候,粽子才出现在端午节种。
端午节吃粽子恶风俗,已经流传上千年了,一直延续到现在,热情一直不减。并且,不只我国吃粽子,像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也有吃粽子的风俗。
2、喝雄黄酒
所谓的雄黄酒,就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在旧时人们会在端午节饮用,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
需要注意的是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雄黄酒不是加入的雄黄越多越好,加入微量雄黄即可。因为,雄黄酒里的雄黄含有一种砷的剧毒物质,毒性极大。因此,饮用雄黄含量比较大的雄黄酒会导致人中毒并损害肝、脾、肾功能。
3、吃咸鸭蛋
在旧时民间把五月五又称为五黄月,有 “五月五,五黄三白过端午。”的说法。什么是五黄、五三白呢?就是指五种带黄字的食物,比如,像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和咸鸭蛋黄。三白是指茭白、咸鸭蛋蛋白、白切肉。
二、三忌
1、忌游泳
在民间有“吃了端午粽,还有三更冻”说法,端午节期间早晚温差大,外面温度很高,但河里的水温还是很冷的。这个时候,如果下去游泳话,容易导致寒气进入体内。并且,水凉容易使腿抽筋,出现溺水的情况就很麻烦了。
2、忌远行
古时候的交通远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也没有好的交通工具,人们出远门都是翻山越岭,要走很远的路。而端午又是毒日,并且,“五毒”活动频繁,不易远行。
当然,现在交通工具发达,又不需要翻山越岭走近路,也就没有这样的说法了。
3、不宜穿红戴绿
端午节虽然是民俗大节,在节日当天有很多娱乐和宴饮活动。但是,端午节还是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的祭日。
所以,这天的氛围应该相对庄重朴素,衣着也应简单朴素为好。
端午节到了,您还知道哪些习俗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明日端午##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端午节习俗#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hangxm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