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村_阳春岗美潭簕村向北_吴川市潭巴镇塘符村/

时代周报记者 罗仙仙 发自广州

在广州CBD珠江新城的东部边缘,花城大道、华南快速干线与地铁5号线的交会处,高耸着几栋高楼,明黄色的外墙格外显眼。

很难想象,5年之前这里是一片曾是拥挤、脏乱、交通不便的城中村。进村必须跨过一条泛出臭味、几近断流的河涌。这条122米的潭村涌,在周边修建高楼后,成为了市政污水管网系统外的排污渠道,来自潭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接流入,一到夏季,河涌散发出的恶臭能飘到村的另一头。

这就是潭村。与珠江新城另外两座城中村冼村和猎德相比,占地面积约为8.34公顷的潭村只能算是很小的村落,户籍人口1913人,966户,村民大多姓姚。

即便如此,潭村也曾被认为是珠江新城拆迁难度最大的自然村,如今,这里已由一片“握手楼”变成了9座高楼,与附近CBD的大楼融为一体。成为珠江新城CBD拆迁最快、建设最快的旧改项目。

国庆期间,潭村回迁房正式验房交匙。在回迁小区门口,摆放着红色的临时木制大拱门,印着“欢迎回家”四个大字。拱门之下来来往往的,是满脸喜气和汗水的潭村村民、现在的“珠光新城·御景二期”业主。

“五年虽然久,但总算盼来了。赶着下一个好节日,我们也要摆一摆宴席,虽没有其他城中村千人宴那么多人,也就是热闹一下。”在现场,70多岁的村民姚克民激动地说道。

2个月签约率95%

在姚月的记忆里,旧潭村是抬头一米宽的天,是永远照不进阳光的房间,是母亲永远在计算各家租户房租和水电的账单。

姚月的母亲陈小芬嫁到潭村已经快30年了。随着城市化进程,原来村的大部分土地被征用,逐步转变为城中村。

较为廉价的出租房让城中村有了新价值,也让陈小芬一家有了新的收入来源。陈小芬和丈夫把自家楼房从2层升到6层。一楼开着商铺,二楼几间属于自家住用,其余的楼层全部隔成独门独户的单间或一室一厅,每户的租金从200元涨到500元,再涨到800元。

天河区共有25条“城中村”(经济联社)、234个经济社村,城中村存在各种各样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产业方面的短板。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广州市推进“城中村”(旧村)整治改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力争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在册的138条‘城中村’的整治改造任务”成为目标任务,潭村就在其中。

潭村旧改获批复之前,多年就与潭村有合作的珠光集团将旧潭村西侧已建好的楼房设置为拆迁安置房。

2009年8月,陈小芬一家从潭村自建楼房搬到70平方米的“御景一期”的拆迁安置房中,房间里摆着上下铺。同期,绝大部分村民都已搬出,只有部分租户还留在旧村。

2012年4月5日,潭村旧改获市“三旧”办批复(《穗旧改复【2012】10号》)潭村,天河区员村街石东第八、第九股份合作经济社负责潭村整体改造,合作企业为珠光集团。

同年8月,天河区完成花城大道潭村立交所涉及的潭村地块征地拆迁任务,征拆面积1.4万平方米。花城大道作为横穿珠江新城东西方向的一条主干道,未能打通一直卡在潭村改造问题上。据广州市政府新闻办消息,花城大道东延线首期工程(包括潭村隧道和华快潭村立交)在2014年建成,将潭村一分为二。

广州房地产观察专家韩世同认为,潭村能顺利改造,花城大道的铺设也有推动作用。“花城大道穿过潭村,这让潭村改造变成一个既定的事实,修路的过程在不断地缓解、解决拆迁改造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都知道城中村改造是件好事,最初的担心无非就是拆迁款拿不到,迁出去了迁不回来。”作为土生土长的潭村人,70岁的姚克民说出当年的心情,“潭村将花城大道拦成了‘断头路’,是肯定要拆的,我们想要的也只是个家。”

2012年10月17日启动村民签约,村社与合作集团开出了签约最高的奖励4万元优惠政策,以确保“早签约、早回迁”。2个月后就完成了95%的签约率。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在潭村拆迁过程中工作组人员与村公司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村民工作。为此打出了“五加二、白加黑”的战术,主动放弃节假日和下班休息时间,以村为家,促成村民签约和交房。对于剩余30余栋留守户,反复上门数十次,最终促成其签约并立即拆卸房屋。

2013年1月3日,潭村的房屋拆卸工作正式开始,昔日城中村的样子,只能留在照片里。

容积率最低的城中村

2015年底,潭村复建房基本封顶,2016年进入全面装修阶段。

潭村现在有9栋住宅楼潭村,最高的有40层,最低为25层,房屋配套公建区总建筑面积11390平方米,总户数为2180户,居住人数可达6976人,小区同时配建了幼儿园、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站、社区居委会、文化室、邮政所、卫生站等公建配套设施。

村社集体物业另建成了3栋商业办公楼,这部分租金收入将会给村民带来分红;花城大道也不再是断头路,珠江新城东西向交通主干道可直达科韵路。

公开资料显示,潭村改造范围内现状总建筑面积17.62万平方米,其中村民住宅14.96万平方米,集体物业2.63万平方米,复建安置建筑面积27.34万平方米,平均净容积率为5.0,是广州市容积率最低的城中村。

广州目前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高容积率模式引起广泛讨论。广州房地产观察专家韩世同对此表示,“容积率高实际能在有限的地块上提供更多的居住面积,这对开发商和村民来说,带来的收益会更高一些。潭村容积率为5,对居民的压迫感没那么强”。

据了解,2013年6月潭村启动首轮选房摇珠工作,有16种户型供村民选择,今年9月28日通过摇珠确定楼层和房号,办理摇号的村民需由房屋权属人或代理人准时到对应的签到点办理入场手续,接着抽取摇珠顺序号,一套一号。

在摇珠分房当天,时代周报记者在现场见到了正在排队等待的潭村村民姚克民,他手中拿着《补偿安置协议》,他说:“平均每户能分到4套房子,分到最多房产的有20套。”

“一直都等着回迁的这天呀”,在拿到的4套回迁房钥匙后,小芬激动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在此之前,他们一家已经在潭村的拆迁安置房中挤着住了7年。

为了能尽快搬家,今年6月毕业,刚开始工作的姚月周一特意请了一天假。

“老传统,现代宅”

潭村内的民办小学骏苗学校搬离原地了,交由区教育局安排。旧潭村原址保留的只有姚氏宗祠,并修建祠堂广场。根据姚氏族谱记载,族人最早在明代初期建村,2008年翻修后保存完整。

姚克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祠堂是祖宗留下来的,里面存放着完整的姚氏族谱,这是根。”

姚克民的两个儿子原先拥有的4栋自建房,回迁后一共分到了15套房,“按照目前政策,回迁房不能用于买卖,就只能用来出租”。

在陈小芬一家的安排里,除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用于自住,另外三套房出租,加上集体物业分红,预计月收入能有两万元左右。“住进宽敞的新房,也有稳定的收入,不用再去外面打小工了,未来生活是有希望的,”她说道。

五年时间,让潭村从城中村逐步变成了现代化小区,在广州市天河区的2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走出了“快速路”。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曾表示,要想让城中村退出历史舞台,广州需要完成村民在收租利润与拆建损耗上的平衡。政府同样不能单纯地依靠行政和技术手段,强行实现城中村的改造,而是要从村民的实际利益和思想上出发,通过时间和实践的积累,让村民从内心上感知到现代化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才能够使城中村的改造走向一个平稳发展的道路。

下个月,陈小芬一家将搬进新家,就在那几栋明黄色外墙的现代住宅楼,这是潭村旧改后的回迁小区。小区有极好的位置,与员村国际金融城、暨南大学、珠江隔路相望,为广州国际金融城黄金地段。

姚月站在空荡的156.19平方米三室两厅的大套房中,指着房间东北面的一个房间对记者说,“我终于有自己的房间了”。她的母亲陈小芬答应她,搬家后,这间朝东开窗的次卧将属于她。20层的位置,从姚月的房间眺望,能看到远处的椭圆形建筑体—保利世界博览中心。

正如未拆除的祠堂保护围墙上的宣传画所言,“老传统,现代宅—潭村改造换新貌,街坊邻里生活更和谐。”潭村迎来了新生。

(文中村民姚月、陈小芬、姚克民均为化名)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hangxm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