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过去,这不过是包裹在塑料袋里的一坨废纸,如果不是视频的文字解释,你很难看出它原来是一份地契。
古籍修复师廉成春拿起镊子,小心地把它铺开、展平。地契长期被放在阴暗潮湿的角落,已经被虫子吃掉了大半文字,残留的碎片也到处是虫洞。廉成春把镊子换成了拍刷、毛笔、喷壶,开始一点点修补。
这是她发在抖音上的诸多修补工作中的一个小片段,作为一个从业13年的古籍修复师,廉成春的日常就是和无数来自宋朝的佛经、清朝的书籍打交道。直到去年开始定期更新抖音,缓慢的生活似乎一下子被加速。曾经从业人员不过百人的“冷门行当”,开始受到七八万粉丝的关注,一段时长18秒的修复视频更是获得了1672.2万次播放,点赞超34.4万。
廉成春说,古籍修复急不得,但对古籍修复的推广普及,她希望能够“跑得”快一点、更快一点。
两次选择
原来普通人也会关心古籍修复
中学毕业的时候,廉成春第一次遇到了古籍修复。2008年暑假,考试结束的她来到北京,住在做古籍修复的姨姥家。这本来只是一次普通的出游,逛故宫、爬长城……和大部分人的“北京行”并没有什么不同。廉成春没有想到,这次旅游会影响自己之后的人生选择。
一天早上,廉成春起床后看到姨姥正拿着毛笔、镊子,在书桌上刷浆糊、粘纸块,对着一本有些泛黄、破损的书缝缝补补。这是廉成春从没见过的事情,她来了兴趣,站在边上观察。
一开始只是递工具,看了两三页修补过程后,姨姥鼓励廉成春上手感受。宣纸的手感绵绵的,仔细看能够清晰辨别纸张的纹路所在。廉成春惊奇地发现,她对和古籍打交道有一种天然的熟悉感,做起来也并不觉得手生。
和千年前的古籍近距离接触,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彼时,廉成春正站在选择未来专业的岔路口,她敏锐地抓住了脑海中跃跃欲试的念头,和家人说,自己也要做古籍修复。
这是一个冷门的行业,亲戚们都劝她,学习古籍修复会很枯燥,特别磨人的性子。但廉成春还是决定:就它了。“古籍修复是一门很古老的手艺,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新事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
回到老家以后,廉成春受亲戚指点,报考了当地一所中专院校的古籍修复专业,开始了三年的理论学习。她发现,原来古籍修复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动手而已。修复师要懂书籍版本知识,要知道各种纸张的属性,了解宣纸是怎么造出来的,不同朝代的纸张、古籍有什么特点,甚至还要学习古代汉语。要修复好一本古籍,背后需要深厚的历史知识积累。
她越来越焦虑,好像总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2011年抖音在线看,廉成春第一次完整修复一本古籍。20多页的书,从制定方案到修复,再到最后压平,前后花了近两个月时间。用什么样的纸?技法怎么训练?整个修复过程磕磕绊绊。廉成春发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2013年,廉成春报名了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班。负责给她们上课的是几位国图古籍修复专家,包括业内扛鼎人物之一的杜伟生。一开始上课时,廉成春总习惯拿手机把老师示范的修补过程录下来。但杜伟生说:“你回去放10遍回放,都不如在这细心观察我的手法。”从那时候开始,廉成春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专注精神。
有了前辈领着,那些原本需要廉成春自己琢磨一两年的技法,很快就能够融会贯通、完全吸收。她终于不是一个人在角落里漫无目的地摸索了。毕业后,廉成春成立了工作室,专心从事古籍修复。通过不断训练、重复,她也渐渐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修复师。
大部分时候,廉成春还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坐在冷板凳上,对着上千册泛黄的书籍“打补丁”。她很清楚,古籍修复师的职业生涯就是这样一个漫长而孤单的过程。“古籍修复本不是一个被普通人注意的行业。大部分时候,修复师都是独自一人。”
转折发生在2018年,也就是她初次接触古籍修复的第十年。这一年,廉成春第一次接触到了短视频,并尝试性地在抖音发了一条自己做古籍修复的视频。
出于对网络的陌生,发布之后,廉成春再没上线。大约隔了一年的时间,廉成春才想起这件事,再登录的时候,她意外发现自己的作品收到许多点赞,粉丝数也增加了。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普通人也是想了解古籍修复的。
廉成春想,也许短视频能够帮助自己实现一直以来的愿望:让更多人看到古籍修复这一冷门技艺,了解古籍背后的故事。
冷热之间
开始接到来自粉丝的修复订单
前文提到的地契来自廉成春在抖音的一位粉丝,地契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这位粉丝看到她发在抖音上的视频后才知道,原来无论破损多么严重的古籍都有可能被修复,于是私信廉成春,寄来了这包已经准备当成垃圾的地契。
这和廉成春往常的业务来源完全不同。此前,她接到的活儿大多源于古籍收藏的小圈子,全靠熟人的口口相传。但自从2020年廉成春开始稳定更新自己的抖音账号后,不断有粉丝送来自家藏品,范围也从书本扩展到了地契、家谱、佛经,甚至还有民国的执照等不同形式的文物。这些藏品或许没有古籍孤本那么珍贵,但对了解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朝代的民俗依然有着重要意义。
接到粉丝的委托后,地契的修补,廉成春下了大功夫。单是把它们拼凑起来就用了四个小时。每天早上九点开始,她就坐到了工作台前,伏案至晚十一点多才会停下来休息。最终耗时一个星期,才完成这张地契的修复。
修复后的地契虽然不能够补足已经丢失的字迹,但至少恢复了这份光绪年间地契的完整模样,免于继续受损。在廉成春看来,这是很幸运的一件事,如果不是网络,她和地契的主人不会认识,“地契可能也就找不到人修复。一直放,最后真的当垃圾扔掉了”。
据媒体报道,2007年之前,全国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士不足百人,古籍修复也因此被称为“濒危行业”。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各地成立了古籍保护中心。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国古籍修复行业从业者达到千人规模。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全国现有各类古籍共5000万册,其中三分之一需要修复,这当中亟待“抢救”的古籍至少有500万册。相比于巨大的需求来说,古籍修复依然是一个小众行业,鲜有人真正认识它,自然也谈不上主动从事这一行。
在国图修复班同学洪星看来,廉成春不仅技术好,她在短视频领域的尝试对于整个行业也很有意义。洪星说,有一些祖上传下来的族谱、档案,行外的人或许完全不知道有修复的途径。但通过抖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这些东西原来是可以修的,“大家一拍即合,就可以把这些历史文物更早地保护起来”。
让原本不可辨识的旧物在自己手中重生,这是古籍修复师最大的成就感来源。
如今,廉成春的抖音账号已经从每月更新调整为每周更新,吸引了近8万粉丝。这个数据对于“头部网红”来说或许并不起眼,但作为一个冷门行业的从业者,廉成春从未想过会有这么多人对古籍修复感兴趣。
通过短视频,她和越来越多的网友产生了联系。除了点赞、好奇之外,偶尔也会出现质疑。曾经,就有网友在评论区指责廉成春修复时不戴手套是不专业的表现。对此,廉成春耐心回复说,由于古籍纸张极其脆弱纤薄,戴手套反而会干扰修复时的灵活程度。相比戴手套,作为修复师更重要的是“净手”,保证手部的清洁。
虽然有一点委屈,但廉成春觉得,无论称赞还是怀疑,有声音就是好事,这代表着人们开始注意到古籍修复这个行业了。
对于廉成春来说,短视频带来的远远不只被人关注抖音在线看,更重要的是,自己和更多业内人士建立了联系,在技术上也有了精进。
通过抖音平台,古籍修复也走进了更多普通观众的视野。
以前她都是用镊子直接“摘边”。在抖音结识到其他同行后,大家经过讨论,总结出了一个更好的方法——先用小刀把周边的纸裁掉,再用镊子切,可以把对古籍的伤害降到更低。
这种一边沟通一边进步的过程,不由得让廉成春想起自己和师傅杜伟生学习的过程。
杜伟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至今已在古籍修复行业坚守了45年。廉成春在国图进修期间,正是杜伟生教会了她如何正确使用壁纸刀去裁纸。等到课程结束的时候,全班30多个同学中,只有廉成春一个人被杜伟生看中,正式收为弟子。
据廉成春回忆,当时在进修班上了半年课后,大家邀请老师们聚餐,席间杜老师提出有意收自己为徒。“我还记得,回家路上我腿都是哆嗦的,话也不会说了。”廉成春说,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有自信,甚至会有些自卑,但因为师傅的认可,才开始觉得“可能我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正式拜师后,无论是古籍修复的具体技法,还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杜伟生都会耐心教导廉成春。但师傅毕竟不会总在身边,能够和其他同行切磋技艺,一直是廉成春期待的事。但过去,受限于从业者不多等因素,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如今,通过短视频,廉成春得以和全国各地的同行沟通、学习。
快与慢
耐得住性子也要跟得上时代
古籍的修复是一件急不得的事。但对古籍修复行业推广,廉成春却希望,自己能够快一点、更快一点。
受师傅杜伟生的影响,廉成春对于古籍修复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初拿到一本古籍时,廉成春觉得自己要做的就只是一份修补工作。后来在和师傅请教、学习的过程中,她逐渐意识到,书的每一页每一行里都蕴藏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承载着过去千百年间造纸术的发展、印刷术的演变,以及文字、诗词的传承等。
每一次开工前,廉成春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制定修补方案。先是找到最匹配的纸张,材质、颜色甚至纹路都要仔细对比研究,颜色不匹配的还要不断调色。然后是打浆糊,打一次浆糊只能用三天。
开始修复前,选到一张和古籍相匹配的纸是很重要的一步。
修复开始后,拆书、标页码、修补、装订、压平……每一项工作都是一次对技术的考验,修补工具看似简单,不过几把镊子、毛笔、刷子,还有喷水壶、压平机,但哪里都马虎不得。古籍历经风雨,稍有不慎,就是二次伤害。
过去这几年,廉成春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位于北京门头沟的工作室里,很少出门。修复过程讲究专注,一低头就是六七个小时,常常是被肚子“饿醒”了廉成春才会暂时停下手中工作,“一放松才会感觉到脖子好像不是自己的,颈椎也不是自己的了。但只要低头看到修复完的书页摆在面前的时候,疲惫感又都消失了,这种感受说不来”。
时间在廉成春这里缓慢流逝,上一次去故宫还是2008年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市里其他景点也鲜有涉足。她几乎全年无休,只有完成一套书的修复,才会给自己放一天假。对她而言,那一天假期称得上娱乐活动的,就是到古玩市场去淘古籍。
短视频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廉成春缓慢的生活。在抖音,一段廉成春修补破损书页的视频获得了1672.2万次播放,点赞超34.4万。粉丝们来自全国各地,廉成春过去十几年积累的经验,瞬息之间就有可能出现在千里之外某个网友的屏幕上。这是一种紧跟着时代发展的传播方式,也给古籍修复的推广、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
如今,她已经在抖音发布了140多条视频,内容涵盖了:如何补上虫洞、怎么给古籍包角、打浆糊的正确步骤、古籍换书皮从何做起……廉成春说,她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古籍修复这件事不简单也不难。
师傅杜伟生对此非常支持,并在2021年7月入驻了抖音。杜伟生说,短视频传播对于古籍保护很有价值:“做这方面的宣传并不是为了让很多人一拥而上去学习古籍修复专业,这种热度是浮躁的。关键是让大家知道我们修复组是在做什么。古籍里蕴含着的是传统文化,这是作为中国人不能丢的东西。我们要用各种方式唤起公众的重视,最好从小学起就开设相关课程。”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接受采访的间隙,不断有人打来电话,和廉成春探讨古籍修复的问题。工作室的档期也排得满满的,据说还有400多本待修复的书籍。修复是不能间断的,廉成春说,对于修复师来说,只有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把这件事做到极致的完美。“大家都说古籍修复是个冷门行业,但我们就是要坐在冷板凳上,把古籍修复这项事业做‘热’了。”
✎校对|吴玉燕
✎排版| 方咏心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hangxm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