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披澜读史
字数:4602,阅读时间:约9分钟
编者按:步兵方阵是古代战争中最常用的一种步兵战术,西方最早使用步兵方阵的例子可以追溯到闪米特人,在此之后,希腊人、马其顿人和罗马人也都曾经建立过强悍的方阵部队。当然,方阵并不只专属于冷兵器时代。到了十五十六世纪,随着火器的进一步改良升级,欧洲陆军的军事改革或者说“步兵革命”,让方阵战术重新焕发生机。早期的先行者是瑞士人,和其效仿者西班牙人。自此之后,欧洲各国开始纷纷效仿西班牙人建立本国的方阵战术体系,荷兰莫里斯方阵或者说莫里斯横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的,并最终淘汰了西班牙方阵。
和许多次军事改革一样,莫里斯改革动力同样是源于荷兰恶劣的政治环境。另外,这位莫里斯亲王对于古罗马军团极为推崇,更是《战术》一书的作者东罗马皇帝利奥六世的忠实拥趸。除此以外,他对维吉蒂乌斯的《军事论》同样推崇备至。因此,在他的军事改革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古罗马军队建军思想的影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自十六世纪军事步兵革命开始后,欧洲各国在激烈的战争冲突中不断改进各自的战术、编队、武器。而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同样如此。
经历哈布斯堡-瓦卢瓦战争后,西班牙摒弃了原先伊比利亚光复运动时期依靠长剑、圆盾步兵作为步兵主力的战术体系,开始效仿瑞士长枪兵,对步兵部队进行改革。
在意大利战争时期,西班牙步兵的基本单元是600人的纵队,其后,被增强到了1000人,并以数个纵队为一组整编为“步兵团”。1534年,步兵连被改组为步兵方阵。在西班牙语中,“步兵方阵”有代表“三”含义的字根,有人认为这源自于它的整编方式,也有人认为,这和它作战时的行动梯次有关。步兵方阵由10个长矛兵连和2个火枪兵连组成,一个长矛兵连有219人,而火枪兵连则是224人。作战时,长矛兵们排列成3个横队行进,每个横队横向有50至60人,纵深为20排,火枪兵则被布置在方阵的四角,依靠远程火力对敌人进行攻击,有时军官们还会以分遣队的形式将一支火枪兵部队派遣至方阵外机动。和当时的传统步兵相比,西班牙方阵通过效仿瑞士长枪兵的集群作战方式,凭借训练、士气的优势,创建出了一支足以抵御包括骑兵在内任何一支近战部队的步兵力量,而方阵四周的火枪兵,又可以提供给方阵足够强势的远程火力支持。在当时,即使是惯于雇佣瑞士枪兵的法国军队,也没有让枪兵和火枪兵如此深入的配合作战。依靠这样一支精锐部队,西班牙成为当时欧洲军力首屈一指的国家。
半个世纪后,尼德兰的莫里斯就是在面对这样一个强悍军事帝国的情况下,开始的军事改革。为了谋求自身的安全,战胜西班牙这个老牌军事强国,莫里斯创设的方阵有了新的发展。莫里斯方阵并未延续西班牙方阵的大方阵结构,转而采用560人左右为军事单元的小横队。每个横队的中央,是50X5的长矛方阵,在其两侧分别配置3个40人的火枪兵排,有时还会预留60人的散兵机动作战。因为这种步兵阵型与传统意义上的方阵不太一样,因此,莫里斯方阵经常被称为“莫里斯横队”。
有人可能会觉得,除了编制减少外,莫里斯方阵只是对火枪兵和长矛兵的配比进行了增减。从前面的介绍来看,西班牙方阵的火枪兵只占总数的六分之一,这似乎意味着在相同人数的情况下,莫里斯方阵的远程火力比后者强得离谱。然而,按照《图解世界战争战法》的说法,虽然理论上西班牙方阵编制中火枪兵比例较低,但根据兵团花名册显示,西班牙方阵人数常常保持在一千五百人左右,其中火枪兵能占到三分之一。这就意味着,莫里斯方阵和西班牙方阵火枪兵配置比例一个是1:2,一个是1:3。更何况,随着火器技术的成熟,西班牙并没有故步自封,也在逐步改良方阵,加大火枪兵的占比,《剑桥插图战争史》援引1571年、1601年西班牙驻尼德兰军队检阅时的数据,发现前者火枪手与长矛手比例约为2:5,后者则到了夸张的3:1。所以,单凭火枪手比例的提升这一点,并不足以让莫里斯方阵脱颖而出。
相比于火枪兵人数的增减,莫里斯方阵的灵活性可能才是答案。
西班牙方阵之所以采取大方阵编队,主要是为了应对传统欧洲会战中骑兵力量,比如法国敕令骑士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班牙方阵是基于瑞士方阵基础上的改良,一些战术逻辑,并没有被更新。瑞士方阵和希腊方阵、马其顿方阵相比,有着夸张的高纵深,一个方阵的人数多达2500人,瑞士人之所以会如此列阵,是为了规避方阵战术中侧翼的弱点。瑞士长枪兵在作战时,一旦遇到敌军的突入,往往会选择停止行进,方阵里的士兵则按照自己的位置向四面八方放平长枪。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瑞士长枪方阵的稳定性。可问题是,这种方式编队时,有可能造成兵力的浪费。左侧受到袭击,右侧士兵只能死板的端枪防御往往并不存在的敌人,而后方受到攻击,前面的士兵同样不能前去救援。对于身经百战的瑞士雇佣兵来说,他们或许可以利用丰富的作战经验及密切的配合来发挥士兵的主观能动性,在1339年的劳庇会战中,瑞士方阵就是以严密的配合击败了对手从四面八方涌来的重骑兵部队。在敌人的攻势下,瑞士方阵如同一个表面不断变化形状的豪猪步兵是什么意思,始终不露破绽。
但是,瑞士佣兵在当时几乎是不可复制的例子,同乡间的亲缘关系、山地国家的自然环境、严格的训练以及对荣誉的重视共同造就了这支军队。之后的德意志长枪兵还是西班牙长矛兵,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复现其功能。当然,如果单纯是近身作战,西班牙方阵的缺陷并不明显,有时候,高纵深甚至还能提供给士兵额外的安全感,但是在火器威力逐渐展露的近代战争中,这种追求稳妥的战术,缺陷就变得明显了。
安排在方阵四角的火枪兵,并不能同时参与战斗,他们更像是被安排保护长矛兵的辅助部队,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在敌军冲击方阵前削弱对方。当敌人接近时,他们需要主动寻求长枪兵的保护。而莫里斯方阵的情况则不一样,火枪兵被布置在长枪兵两翼第四、五排的左右位置,从火力面上来说,莫里斯横队就远超西班牙方阵。更重要的是,莫里斯横队训练火枪手采用西班牙军队惯用的反向行进式的射击模式,并创新的以6到8排为一纵列轮番进行射击,第一波火枪手射击后会后退至队列最后进行火药装填,第二排前进至第一排射击,然后是第三排,循环往复。利用这种射击模式,火枪手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火力压制。
在作战时,尼德兰军队会以横队为单元排成三排,如同象棋棋盘一样各横队前后左右错开,这和西班牙方阵大方阵排列的方式有明显不同。反而与罗马军团的布阵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十多个世纪前,希腊方阵和马其顿方阵曾经是最优秀的重步兵方阵,然而,两者的侧翼一直都是最薄弱的位置。尤其是马其顿方阵,虽然因为萨里沙长枪等装备的使用,其进攻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然而一旦阵型发生混乱,马其顿方阵反而更加容易被攻破。之后的罗马人为了避免侧翼的问题,采取了新的编队,以多层次的阵型充当预备队,填补可能出现的方阵漏洞,或者在敌人的队列出现破绽时涌入。莫里斯的思路也是如此,如果说,西班牙方阵是通过大纵深的编队规避侧翼防御的漏洞,那么莫里斯方阵则是效法古罗马军团,不再追求前排横队本身阵线的完整,而是依靠第二排、第三排横队作为补充和预备队,一旦前排横队的侧面被敌人冲击,那么后排横队也可以以火枪兵和长矛兵杀伤敌人。
当然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火枪兵轮射对于士兵的训练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装填、轮换、射击,这一系列操作,必须要精确如流水线般才能发挥其在理论上的作用。否则有任何一个士兵的动作不够迅捷,就会导致整列火枪兵难以保持节奏。这是西班牙方阵火枪兵所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则关于士气,从高纵深逐渐收紧后,莫里斯“不可避免地将更多的人推向面对面厮杀的恐惧中,在每个战士身上都要求有接触的勇气、技巧和纪律”,长矛兵也是如此,在面对敌人的冲击时,横队的侧翼需要更加迅速地配合才能完美防御,这对后者的要求就变得更高了,他们不能只像原来那样龟缩在阵中将枪平举对敌,还要主动迎击,直面杀来的骑兵或步兵。
在当时的情况下,训练和士气兼备的部队并不多见。16世纪中叶,各国军队的样板是当时的老牌军事强国西班牙,以雇佣兵为主力建军,西班牙的情况稍好一些,它还会维持数量较少的常备军。在战时各国则依靠招募雇佣兵迅速扩编队伍。1572年,西班牙就向世人展现过自己这种扩军方式的强悍,当年4月,西班牙仅在尼德兰地区驻兵1.3万人,而在四个月后,它就通过雇佣军头目拼凑出一支人数多达6.7万的多国混编部队。这种以少量常备兵为核心的军队,在当时是一种常态。然而,对于莫里斯的新式军队而言,这种招兵方式显然有不少问题。
虽然现代人对于“雇佣兵”这个词汇充满遐想,实际上,大多数正常人只有走投无路才会选择拿自己的生命当作资本去换取酬劳,因此,离开军队后,这些苦哈哈们根本没有时间和金钱去训练自己的军事技能。而军队为了节省开支,往往会在战争结束后迅速终结雇佣合同,因此,除了类似瑞士长枪兵、德意志长矛手这类的精锐雇佣兵外,普通佣兵永远缺乏军事训练。更何况,莫里斯的新军需要的也不仅仅是战技的训练,士兵们之间乃至士兵和军官之间的配合也是重要的一环,而这恰恰是佣兵们所缺少的。
虽说如此,由于人力资源的匮乏,荷兰军队中雇佣兵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1603年的荷兰军队中,一共有132个连级单位,其中只有17个连是由荷兰人组成,剩余的115个连队成员,则分别来自于英格兰、苏格拉、法国、德意志等不同国家。为了解决军事训练的问题,莫里斯改变了以往战时募兵,平时解散佣兵的做法,开始稳定的为佣兵们发放薪酬。这实际上是将这些佣兵们变成了常备兵。这在无形中也避免了雇佣兵的一些隐藏问题。在过去,由于雇佣兵们来自于各方,雇主也时常变更步兵是什么意思,缺乏归属感、荣誉感的情况下,军纪形同虚设,他们对于地方的破坏力极大。当时,各国政府作为雇主,经常会习惯性的欠薪,以此来防止佣兵们开小差,另外,出于对于兵力的追求,不少国家会在战争过程中雇佣超过自己财政支撑极限的部队,这就导致更加恶劣的欠薪问题,西班牙就曾经因为这一问题造成雇佣兵的不满,一些雇佣兵因为欠薪拒绝参战,而另一些狠人更是直接哗变。1576年,六千名隶属于西班牙军队的雇佣兵因政府的失信而哗变,继而血洗了安特卫普城,造成城中六千居民丧生,财产损失不可计数。
古罗马时期的马略改革也有类似的内容,为了征募更加靠谱的士兵,马略废弃了以往按照财产多寡进行征兵的方式,而是放开限制,招募自愿入伍的罗马公民,并为其提供军饷、武器、装备。这种用募兵制代替征兵制的改革,在当时看来自然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举。而在莫里斯所处的时代,以常备军完全取代雇佣兵,同样需要冒着很大的军事风险。
不过,令人唏嘘的是,虽然后世的人们对于莫里斯的军事改革评价颇高,甚至公认其为近代欧洲职业军队的创始者,但在荷兰与西班牙之间长达20年的军事冲突中,两国只有两次真正意义上的野外会战,而且这两次会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反而是荷兰的骑兵部队,除此之外,西荷两国的军事冲突多以城市攻防战为主,这使得莫里斯横队的真正威力,直到古斯塔夫的再次改良后才得以真正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吴鑫《莫里斯军事改革述论》
2.《剑桥插图战争史》
3.《西方战争艺术》
4.《图解世界战争战法》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hangxm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