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贸易风(ID:TradeWind01)从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处获悉,深圳证监局近日在一次内审中强调了当前投行内部控制现场检查中经常出现的十二个问题,包括合理性组织架构、内控人员不符合要求,尽职调查不充分。

不仅如此,监管部门还披露了一批典型案例,并指出方案执行力不足成为发行人冲破壁垒的助推器,即“处于第一道防线的营业部重要程序不到位;第二道防线,质量控制和内核流于形式;第三道防线,内核委员会成员的意见没有得到落实。”

“所以才会出现查后撤的情况。同时,合规人员没有严格审查相关业务制度规范,没有对流程的规范性进行充分把关,成为突破口的助推器。”疾病的障碍。” 上述评论指出。

对于“一查即撤”的项目,监管层仍高度重视现场监管作用,保荐机构责任可能进一步压实。

例如,A公司在接到现场监管通知后撤回IPO申请材料,但监管部门仍对该项目进行监管,发现该项目从立项到申报整个过程呈现出“带病过关”的特点”。

此外,监管层现场检查还发现,部分项目研发费用造假,也反映出申办方核查工作存在漏洞。

内部控制

从监管层的现场检查来看,部分投行的内控制度并非不完善,而是执行层面流于形式,很多问题是老生常谈。

以屡禁不止的债券低价承销问题为例,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发现,低价承销有了新的“玩法”。

部分投行除了与发行人约定票面利率的最大值和获得无异议函的最迟日期外,还根据承销比例向发行人支付保证金,实际承销费率低于内部约束线。

东创事件后,部分承销商有意免除自己作为“联合承销商”的责任。

“承销费由主承销商决定,主承销商还要交保证金,公司只是联席承销商。” 一位承销商解释道。

但次要作用并不是违规的“挡箭牌”。

“这个解释不能免责,说明主承销商和联席承销商都有责任。” 该监管机构指出。

事实上,这种行为已经明显违反了《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规定》公司内部管理制度范本,即承销商不得以承诺取得批准文件的时间等不正当手段招揽项目,不得承诺全部发行价格或利率。债务承担方面。

“一些投行的承债项目经常出现倒挂,虽然监管部门出台了各种规则规范市场,但一再取缔,最后演变成无休止的价格内卷,以争夺项目和规模。” “排名。这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投行很难真正履行职责。” 北京一位投行人士指出。

事实上,现场检查发现部分投行举债项目在实践中存在尽职调查不够等问题。

“某证券公司发债项目,发行人重要子公司的主要客户与子公司董事长为同一人,项目组对此未给予足够重视,对发行人的尽职调查和核查相关关系并不深入。” 该监管机构指出。

信风网(ID:TradeWind01)了解到,部分投行项目组认为关联关系网过于复杂,不愿一一核对。

“发行人持股5%以上的股东为上市公司,这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投资版图非常大,如果严格按照关联方识别规则,可能需要识别核实,但我觉得意义不大,太多了。 上海一位投资银行家说。

业务团队不愿履职的背后,或许折射出一些投行的核心部门“名存实亡”。

例如,现场检查发现部分投行高管违规参与核心投票。

事实上,监管机构已经对类似行为处以罚款。

2022年4月,深圳证监局对中国银河(601881.SH)全资子公司银河金汇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出警示函,理由是直指部分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时间工作。

“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内控机制不完善,未设立专职质控团队;核心绩效独立性不足,个别承包商参与核心表决工作;没有专门职能部门部门或团队负责证券发行和承销。” 深圳证监局指出。

监管部门还举例说,尽管个别质量控制报告针对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但并没有形成详细的风险结论。

“质量控制报告着重于哪些问题是项目组前期应该发现但没有发现的,要对项目组的实践有一个判断,即项目组实践的质量如何.这是质量控制。 主管指出。

此外,监管部门还点名了一家券商的合规风险管理问题。

现场检查发现,2020年以来,A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住房相关项目较多。 尽管内部风险管理会议讨论了是否应降低此类项目的比例,但后续新项目仍涉及该行业。

“反映出全面风险管理覆盖面不足,缺乏全面风险管控,深层次风险管控薄弱,导致投行业务风险公司和风险区域过度集中。” 该监管机构指出。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房地产相关项目较多的券商可能指向中山证券。

2022年8月,中山证券因涉房项目占比高,未能实施有效风险管控,被深圳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公司层面整体风控存在不足,贵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中房地产类项目占比较高,风险相对集中,公司层面未采取行之有效的风控措施。”及时减压。” 深圳证监局指出。

取消也难逃“惩罚”

在监管部门披露的一起典型案例中,“被查处撤职”的A项目也被提上现场监管。

监管部门指出,在A项目的实践中,保荐机构从项目立项到整体申报都呈现出“带病申报”的特点。

例如,保荐机构的内部规定规定,如果工作底稿不被受理,则不得启动内部会议审议程序。 然而,该项目在草案被接受之前就已经申请启动内核会议审查程序。

尽管保荐机构辩称未实际召开,但监管部门认为,这表明其内部会议审议程序未规范执行。

“公司方面解释说,只是申请上线,并没有实际开会。但可以看出项目的心态非常焦急,各部门都在通力合作推进项目。在这种情况下,质控压力最大,全公司都在等待质控环节的稿件通过验收。 该主管表示,“这种做法不一定违反证监会的规定,但从这些控制点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公司的管理作风。”

不仅如此,监事会现场督导还发现,保荐机构存在删除质控问题,存在未落实核心意见就对外递交材料的情况。

“接到问询后,核心部门在参与讨论答复思路时,在《核心会议相关问题答复》文件中增加了很多注释,提出了很多问题。” 监管者指出,“在一份过去的文件中加了这么多注释,可以推断当时项目组向核心部门报告的核心会议回复是随意的,或者核心部门没有仔细阅读,否则你为什么去交易所查询? 仔细看了内核,感觉当时的回复是不是错了? 反映是内核问题没有实现好,内核发布了。”

事实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范本,深交所早在2022年11月就已对安信证券及其保险代理人擅自删除核心事项采取书面警示监管措施。

警示函指出,作为创业板IPO项目浙江业丰药业的保荐人,安信证券工作报告擅自删减收入、成本、费用等核心会议事项多达32项,会计核算在问题总数中有近 32 个问题。 90%,未按规定重新履行质量控制程序,将招股说明书等文件报深交所审核。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一旦内核盖章,就不能再修改了。最稳妥的操作是,无论内核会前还是内核会后,只要把内核涉及的问题写进发起人工作报告就可以了。” . 或者只是重新遵循核心流程,然后将其删除。 上海一位投行人士指出

另从TradeWind(ID:TradeWind01)获悉,一些投行普遍采用不可追溯的方式删除核心问题。

“一般在内核会议之前,我们会把该删除的问题全部删除,然后启动系统。” 北京一位投行人士指出。

B项目是监管层披露的另一典型案例,涉及保荐人尽职调查。

现场检查发现,B项目子公司擅自修改财务报告。

”发行人向关联方采购床品,在拜访集团时,看到集团报章如何报道集团内部支持发行人上市,其中一家兄弟公司刊登广告称已修改声明支持发行人上市” 该监管机构指出。

不仅如此,B项目与研发项目的研发费用也出现了无法对应的情况。

现场检查发现,发行人的原始研发资料和文件涉嫌造假。

“检查组重点检查了发行人研发原材料从立项到收货、工艺参数通知书、发货单、生产用电抄表记录、生产日报、检验报告等一系列文件。” 该主管指出,“发现根本没有研发,只是做了一套材料,其中一部分从生产中拿出来用于研发,无法证实。” “

信风网(ID:TradeWind01)注意到,山东泰鹏环保材料有限公司也存在类似问题。

现场检查发现,太鹏环保子公司将部分生产线的固定资产直接归类为研发设备,相关折旧全部计入研发费用,并未明确区分设备是否为研发设备。用于研究和开发。

最终,太鹏环保撤回申请材料,招商证券保险代理人葛琦、王志鹏双双因未尽职尽责受到证监会处罚。

事实上,本应计入生产成本却计入研发费用的操作,已成为很多项目拼凑研发费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做过的项目,实在凑不上研发费的,就拿来当材料。这个材料其实应该算在生产成本里,只是用来收研发费的。”花费。” 南京某一级私募消息人士透露。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监管部门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研发费用的核查可能会更加严格。

“未来的政策是强调技术创新。在这种情况下,科创板和创业板IPO可能会强调研发,研发费用必须花在研发上。” 一位南方投行人士指出。